高西里高美溼地兜風之旅

 



路線
視體力而定路線會調整
榕樹下-->藝術館旁--->*阿婆柑媽店
--->西濱--->經臨港路-->沿清水大排--->濱海橋--->*水筆仔
--->*南岸湜防--->東湜防--->*探訪溼地
--->漁寮--->文興宮--->萬應宮--->燈塔--->*大安水簑衣--->*番仔寮海堤
--->*大揚油庫加壓站--->*大甲溪河口 
-->護岸路 --->高美國小--->回家



時間
全程約4小時

 

請用力拍下來

阿婆柑媽店
認養水筆仔
彈塗魚與萬歲大眼蟹
親近雲林莞草
細品紫花水簑衣
二次大戰油庫加壓站

 

望遠鏡遠望
大白鷺 中白鷺 小白鷺
東方環頸桁
埃及聖歡
白浪滔滔


高美地圖

1.濱海橋--->*水筆仔
2.南岸湜防--->*彈塗魚與萬歲大眼蟹
3.東湜防--->*侯鳥*雲林莞草
4.漁寮--->*燈塔*文興宮*萬應宮
5.海洋牧場旁--->*大安水簑衣
6.番仔寮海堤--->*小沙灘
7. 大甲溪河口--->*檢石趣事
8. 大揚油庫加壓站--->*歷史見證


關於高美
  在清朝道光年間的彰化縣志中稱為高密,應是清水早期幾個重要聚落之一。在日據時代改名為高美,當時的範圍包括現在的高美里、高東里、高西里、高南里及高北里等五個里。現在高北里番仔寮以北一帶,過去是大 甲溪的河床地;高西里的魚寮過去則是漁民在海邊搭建的休息之地。
  在1932年(昭和7年)年間,高美海水浴場在此落成啟用,直到1976年(民國65年)這個清水唯一的風景區,因遊客日益減少而關閉。
  這表示至少在這段期間,高美濕地的土質結構應是以沙質為主,為何在短短二、三十年間地型、地貌有如此巨大的變化,需要更多的資料 收集與討論。不過,是否與1973年(民國62年)台中港的動工及 1976年(民國65年)的正式啟用有關,尚不得而知。
  因為本區海岸的漂沙活動甚為活躍,通過大甲溪河口北岸及南岸之漂沙量,保守的估計每年分別約在160萬立方公尺及370萬立方公尺;由於高美濕地南方之台中港北防波堤的設立,其目的當然是阻擋漂沙進入港區,另一方面卻也加速高美濕地內淤沙的堆積。雖然近年來大甲溪及大安溪上游水庫興建,導致沙源減少,使得漂沙量漸緩,然而上游超載的農業活動及過量的未經處理的民生廢水,使河川水質惡化,含磷量劇增,加速優養化,隨河水攜帶而下的養份或有機質,一併進入濕地之中,造成有機碎屑的堆積。